![图片[1]-敦煌作文600字-文小优](https://www.wxyuo.com/wp-content/uploads/2025/02/31e97e916520250211205303.webp)
敦煌作文600字(通用20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敦煌作文6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甲午之秋,七月至末,余游敦煌,平沙莽莽,直入天际,于大漠之中,顿觉世情之浩大,余生之渺小,不由顿生敬畏,信其然也。
驱车北行,至莫高窟,其画有飞天入地,满袖风动,足见盛唐尊隆,威名远弘,近极西域,心甚乐之。但细思之,当年之盛唐,今何在也?昔日之盛名,今日之黄土也,不觉悲从中来,难以自抑。
转瞬又思,人生于世,无物可长存,名随身逝,徒留一碑。功名利禄,过往云烟,纵使鏖战沙场三十载,难免白首华发十余年,万千功名都作土,不由扣问上苍,人生何意?一死生如叶落,一毁誉如云烟;欲齐天地之阔,坐看风起云落;欲效黄鹤之飞,闲上九天摘辰。欲睥王朝之起落,傲凌然而;欲绝人心之恶念,尽灵台之涤荡!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既出莫高窟,观四方之杨林,阻断风沙,隔离两地,林外为黄沙莽莽,林内有游人昌昌,一林以分天地,一带以阻风沙,此亦为生平乎?树且如此,人亦难免。且看千年之间,豪杰生而英雄起,谁人得鹿?合纵连横,六国一统;楚河汉界,垓下悲;隆中对谈,天下鼎足;闻鸡起舞,击楫中流;贞观开元,盛世经年;靖康之耻,黄龙欲雪;崖山一役,忠义不灭!千载而下,刀光剑影,英雄魂魄,浪淘不尽,或叱咤风云,名垂汗青;或白发渔樵,青山斜阳;是非成败,转头成空。
出得杨林,回首黄沙,顿觉天地辽阔,功名利禄,可付笑谈。且化苏子《定风波》一词:
莫追时长鼎沸声,何妨谈笑且徐行,短衣布鞋易于我。谁怕?轻衣若水淡一生。
烈风吹面人微冷,长啸,沙丘夕阳却相迎,回首向来伤情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0月3日,经过1晚上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敦煌,接着我们马不停蹄地到达了鸣沙山。我们先划了沙子,我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了一百多人高的山丘。滑沙的时候爸爸一直拉着我,许多沙子迎面而来,就像起了一阵沙尘暴。听说鸣沙山最有名的是月牙泉,泉面非常平静,像一个弯弯的月牙镶嵌在沙漠之中。
晚上我们去看了敦煌神女,一开始一层薄薄纱罩在舞台前,仙女们出来了,它们一会儿飞上去,一会儿在空中跳舞,一会儿挥动着五彩斑斓的丝巾在烟雾上做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如同真的’一样。
它讲了一个在莫高窟壁画上的关于鹿女故事。故事讲了神鹿仙子被火魔射伤了,一位好心牧民救了她,不久它们生下了他们可爱的女儿,火魔非常恼怒,于是他不停地伤害老百姓,神鹿仙子为了不让老百姓受到伤害,神鹿仙子自己跳进了火坑。
鹿女悲伤不已,她与阿牛决定寻找能制伏火魔的宝物,找到宝物之后,她与火魔激烈战斗,最终制伏了火魔,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鹿女带给人间欢乐与吉祥。
第二天凌晨7点我们来到了四大著名石窟之一的莫高窟。我们本以为来得算早,可没料到都拍成了一条长龙。
我们足足等了2个小时,才开始参观这座屹立在沙漠之中的美术馆,一进石窟我首先看到了两只比人大的佛脚,接着我抬头往上看,我感叹大真是一尊大佛,通过讲解我知道了这是我国第三大的大佛。另一个是卧佛身边站了他的72个,通过讲解我知道了这是涅槃意思是佛要走了念经把他送上天。
他们说必看的就是藏经阁,相传古时候里面放了许多经书,被法国人偷走了所以所剩无几……
这趟敦煌之旅让我收获了不少,以后有时间我还要再来一次。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王佳欣,欢迎大家来到敦煌,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有洞窟七百三十五个,壁画四点五万平方米,泥质彩塑二千四百一十五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百闻不如一见,一进门,你们便会看见许多壁画,大家跟我往上看,莫高窟四百九十二个洞窟中都画有飞天。凭借飘曵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其姿态多样,体态轻盈,富有生气。但最有特色的是一幅大画:上面画了一排女子,她们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和真人一般高!旁边是为她们打伞的`奴才,皇帝则坐在龙椅上,好像在挑选哪个女子才适合做他的娘娘,这幅画画得非常逼真,眼前仿佛出现了那个紧张而兴奋的画面。
洞窟北壁绘制了《张骞出使西域》,讲述了霍去病在攻打匈奴胜利后获得了两个“祭天金人”,汉武帝虽每日带领群臣焚香礼拜,但不知金人名,故而派张骞赴西域问金人名的故事。画面上汉武帝骑在马上,群臣持伞与张骞告别,张骞一行人马长途跋涉已近大夏国,城外已有比丘出城迎接。
走过壁画区便来到了彩塑大睡佛面前。它躺在一个画满佛像的石床上,头在石枕上微斜着,一手放在头下,一手放在弯曲的腿上,床前还放着一双石鞋,它的眼睛闭着显得那么安祥,嘴角微微扬起,仿佛正做着美梦,梦里是那千年历史。
你们对敦煌莫高窟了解了吗?壁画和彩塑互相结合,互为一体。你们看了有什么感受呢?如果喜欢,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不到五点,我们就已开启了敦煌之旅。意料之中,清晨确乎是凉飕飕的。空气中夹杂着冬的味道,让人感觉凉凉的。心情是极好的,仿佛凉风吹散了燥热,习习地在空中穿梭着。
到了鸣沙山后,大部分同学去骑了骆驼,而我跟着老师向着沙漠的顶峰前进。一路上,看见一匹匹骆驼晃悠着脑袋踩着步子摇摇晃晃地走过,心中不免有些遗憾,但同时也不后悔。
远远望去,一些旅游团队已经走了一半的路程,一个个脚印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上显得格外突兀,似乎这就是人们一步步登向成功的脚印。
踩在沙子上又松又软,走一步陷下来两步,没走几米就感到身心疲惫,体力不支了。望望遥不可及的顶峰,似乎有些泄气,但是比我体力差的许多同学包括老师都在努力地爬,而我又有什么理由放弃呢?于是我一路上走走停停,在老师与同学的互相帮扶下,终于胜利在望。天边的云朵似乎越来越近,好像快要尝到白云的滋味了。
到达顶峰时,忽而远处的一缕暖暖的光照得人心里暖洋洋的,在顶峰刚好可以看到今天的日出,激动的心情洋溢于心间。此时的日出与平时截然不同,坐在软塌塌的沙子上,不经意间吃到嘴边粘上的沙子,手里也全是拍不尽的沙,虽然浑身脏兮兮的但是心里却甜甜的`。望望天边,云雾缭绕的天空忽而变得光芒万丈,风吹散了云,迫不及待地想将光明带到世间。夕阳缓缓升高,金色与黄色交织于一体,散发着橘色的光晕,云朵也被染成了金灿灿的颜色,上帝的金色颜料盘打散在人们的眼前,这一切美的不像话,仿佛一位仙女降临人间,飘飘欲仙,朦朦胧胧。
在顶端还可以看到远近闻名的月牙泉,一旁的古建筑显得月牙泉格外靓丽,好似一弯新月落在了人间。
时间过得飞快,饱览了良辰美景后,离开时早已疲惫不堪。只有那颗剧烈跳动的心,诉说着我对这儿的不舍。
告别张掖以后,我们又继续驱车赶往蜚声中外,闻名于世的世界最大的文化宝藏收藏地——敦煌莫高窟。莫高窟一共有753个洞窟,而我们只参观了其中的七个洞窟。这个洞窟叫作“藏金洞”。传说,以前有一个老爷爷在这里藏了许多宝藏,然后把它们全部埋进洞里。过了许多许多年,一位在这里扫地的道士发现了这些宝藏,就自作主张把它们都卖给了外国人,就这样,一部份宝藏就流传到了海外,另一部份就留在了现在的莫高窟。
离开莫高窟,我们又赶往大漠孤烟、飞沙走石的戈壁沙漠——鸣沙山。来到鸣沙山,辣的太阳正烘烤着大地,我们骑上了沙漠之舟,骆驼。骑上骆驼,我轻轻地摸着它的驼峰上软软的毛,但它却一点都不客气,把我颠簸过来,颠簸过去,弄得我头昏眼花。来到山顶,已经是下午了,看到天上挂着一弯新月,这边还有未退褪去的太阳,真是难得一见的日月同辉呀!来到旁边的滑沙场,这里有许多五华八门、琳琅满目的用具。游客们从上至下地滑着沙,还不时地发出“沙沙”的响声。
离开了鸣沙山,我们又来到了月牙泉,它是一个很著名的奇观:在荒凉的’沙漠中居然能有一个像新月一样的水潭,旁边还绿树成荫,是不时很不可思议呀?这一直是一个千年未解的谜。
最后,我们来到了被称为“天下第一关”的嘉峪关,他饱经风雨,记录着历史的沧桑。长城第一墩很有名,它是整个长城的起始点。一下车,大家争着去拍照。接着,我们又来到了“悬臂长城”。在关阔的天空下,群山苍黑似铁,庄严肃穆。红日升起,一座座山峰呈现出墨蓝色,紧接着雾霭泛起,乳白色的纱把重山间隔起来,只剩下青色的山峰了,真像一幅笔墨清爽、疏密有致的山水画。古老的长城随着群山绵延起伏,就像一条横卧在中华大地上的巨龙。那数不清的烽火台像千千万万个战士一样,誓死保卫着祖国边境。我和哥哥两人最先爬了上去。我自豪地大喊着:“我是好汉,我终于登上长城了”……
很久没有出去旅游了,应该是因为学业吧。中考完了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敦煌。印象中的敦煌是黄沙漫天的古城,初见敦煌,与印象大不一样。
刚下火车,闷热的天气总是让人感到压抑,也许是天气的关系,天空中云过于多了,使天显得乌蒙蒙的。敦煌有两关,一个是“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阳关,另一个是“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玉门关。
敦煌的象征是莫高的’飞天,我们一进市里见到的就是那飞天的雕塑,是出了名的反弹琵琶。雕塑旁便是没有院墙的敦煌市,这无形中展现出敦煌人的博大胸襟和开阔视野。
鸣沙山远远望去,沙丘连绵起伏,在太阳下好像有点点星光,熠熠生辉。沙子有时候是软的,有时候是硬的,时而细腻,时而粗糙,人过处就像水一样流下来;起风了,沙子被吹成一棱一棱的,感觉很温馨也很浪漫;坐着滑板上往下冲时能听见沙子发出的轰鸣声,可是我始终觉得是沙子在尖叫,叫得很大声,很尖锐。滑下去就是月牙泉了,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月牙泉就像镶嵌在五色沙丘上的绿宝石,在芦苇丛的环抱中充满着神秘色彩,当轻风吹过时荡起的涟漪美轮美奂,夕阳下你会感觉到水与沙的和谐,感受到心灵的纯净。
出了鸣沙山便是世界闻名的莫高窟,这里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文明,传承着古代群众的智慧结晶。唐代时期的洞窟壁画和彩塑作品人物饱满,神态飘逸,特点突出,是艺术上的集大成;西夏的壁画大都覆在唐代的壁画上,显得过于突兀、呆板,缺少灵性;而在清朝时虽做了大量的抢救工作,但无论怎样都无法找到当时的神韵,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遗憾。令人心灵震撼的飞天壁画还属唐代的最为飘逸,那种感觉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还有那三尊大佛不但做工细腻、逼真,而且竟然千年未倒,仿佛在讲述着丝绸要道的沉沉浮浮,见证着古往今来的世事变迁。
敦煌,一个钟灵毓秀的地方,圣洁高贵的地方,神圣得容不得一丝世俗的纷扰,天空是高洁的,高洁得只有云在飘……
经过两个小时的修整,我们踏上了前往敦煌莫高窟的道路。
千年莫高,在澈心蓝的碧空下傲立,显悠远沉寂。窟里是昏暗的,我俯下身,轻步踏进,生怕误触了那千年壁画。
在导游的手电筒照射下,佛祖的面貌一览无余:佛光滑饱满的额头,一双纤弱柳叶眉,狭长的眼角拖至眉尾,一弯笑唇宽大而扁平。一气呵成的流畅感从眉弓一直延充至双颊,不同于吴哥大佛的石块堆砌,佛脸上整齐有序的排列痕迹,而是在一整块石头上凿出佛颜,精雕细刻地描绘出佛祖的慈悲面容,所以莫高窟的佛,更多是由流畅线条勾勒出的轮廓,在白织灯的照耀下,虚化了边缘,在佛身后的壁画上投射出一抹柔影。
千年前的佛教文化毫无保留地封存在一个个石窟里,用壁画与雕刻向后人描述不同朝代佛的变更。绿色、红色、蓝色……各种艳色的交织使得壁画与雕刻颜色鲜明,夺人眼目;化学颜料的使用令石窟在千年之后,还保留着当年的惊艳。石窟穿越千年,带着佛教的演变与震撼来到我的面前。小小的`石窟瞬间变大,充阔成浩大无边的空间,佛在那儿传经说教,虔诚的信徒与佛一起努力打造完美世界。我走过各个朝代的历史,看见佛的样貌千变万化,看见信徒的行为大同小异,却只看见那佛与人的目标与方向不变——泛着金光的极乐世界。那没有,只有平等与幸福的极乐世界。
我在等待,等待着佛祖的智慧被后人理解,等待着传说中的极乐世界会更早到来。
在大西北旅行的第三天,我们坐了八个小时的车,穿越柴达木盆地,翻过当金山,终于在傍晚来到了丝绸之路的起点——敦煌。
晚上,看了《又见敦煌》的演出,仿佛让我看见了千年前的光辉历史。其中,关于莫高窟的故事也让我身临其境,一位位古代的人物都展现在我眼前,让我对明天即将要去的莫高窟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莫高窟,其实是因为一位僧人穿越戈壁滩时,路经鸣沙山,忽见山上金光璀璨,认为一定是有佛的存在,于是在戈壁滩上开凿了莫高窟的第一个洞窟,便在窟里坐禅修行。后来,经过秦朝、唐朝、明朝等的不断修建和改造,莫高窟就形成了现在的’模样。
我们来到了莫高窟,坐了观光车,看见的茫茫戈壁的石壁上的一个个洞窟,就是莫高窟。
我们去的第一个窟,是235洞窟,这个洞窟是在唐代开凿的。走进去,我就看到后壁前有几尊佛像,在正中间的是弥勒佛,它盘腿坐着,左边和右边站着菩萨和天王。佛像精美绝伦,好像活了一般。两壁上边的是莫高窟壁画形象的代表——“飞天”。“飞天”这一形象在莫高窟壁画出现了五千多幅。
我们还看了许多窟,149窟、238窟、123窟……有秦朝的、隋朝的、唐朝的。不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228洞窟了,这个洞窟左后方壁画上有着《七色鹿》的故事,在壁画中,把七色鹿描绘得栩栩如生,好像千年的七色鹿就展现在我眼前。
莫高窟,把千年以前的历史告诉了我们,所以我们要保护莫高窟,把历史传承下去。
这个暑假,妈妈带我去了历史悠久而又神秘的敦煌,那里有神奇的莫高窟,拥有魔鬼城之称的雅丹地貌,唯美的西千佛洞,雄伟的嘉峪关,大名鼎鼎的敦煌画院……但是最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是鸣沙山了。
那天早上,妈妈早早地把我叫了起来,去看鸣沙山上的日出。清晨6点,踏着夜色,我们进入了景区,我看见了那驼群,拉着长绳正环绕着鸣沙山掩没在沙丘的起伏里,远远还能听到驼声。我们来到山脚下,顺着绳梯开始爬山。我想这山也不过如此,又有绳梯,应该很快就能到山顶。我顺着绳梯一步一步往上爬,可事实没有想像中的那么简单。即使借助绳梯,我的脚还是会深陷到沙粒中,要费一番力气把脚,而且一不小心沙子会带着你往下滑,这就降低了我们爬山的速度。好不容易到了半山腰,妈妈体力,弓着背,开始手脚并用,活像一个大猴子立在那儿。妈妈气喘吁吁地说:“唉……不行了,走不动了,你自己爬上去吧!”我鼓起勇气,奋力一博,没有妈妈的陪伴,没有绳梯的帮助,我手脚并用往上爬。为了不让自己下滑,我索性脱掉了鞋子,光脚踩在沙地里,感受着沙子对我的温柔抚摸。
终于,我登上山顶,眼前出现一轮红晕,太阳在山的那一头一点一点跃出来,红晕一点一点地变大,刚开始是小月牙,渐渐地露出半个脸,当太阳完全爬出山头的时候,金灿灿的光芒开始晕染着鸣沙山和月牙泉,远瞰山脚下的月牙泉,在阳光下更如一弯碧玉镶嵌在金色的沙漠中。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日出!
新的一天,又有新的收获!我学会骑马了。那要从今天上午说起:我们去了阳关,阳关除了烽火台以外就没有任何东西了。我是骑马去烽火台的。说起骑马,有些人觉得很难,其实不然,只要你坐在马背上,然后两腿不要太用力夹马肚,马儿就跑起来,这时再喊“驾”,停喊“于?”你要向左,就把马缰向左拉;”你要向右,就把马缰向右拉。刚开始,我就让我的马小跑,渐渐的,我让我的.马约跑越快,胆子也大了。这时,我看见了古渥洼池和两片绿洲,以及茫茫的戈壁。
中午,我们在农家园里吃饭,那里种了啤酒花、水晶葡萄、李子、杏子等等,但是,基本上没成熟。
我尝了几个没成熟的水晶葡萄,非常的酸。另外一些人发现了几串已经成熟的水晶葡萄,我尝了几个成熟的水晶葡萄,跟蜜一样甜,味道很不错。
第二天,我们去了嘉峪关,嘉峪关位于马鬃山和祁连山之间的十五公里里面,有双层城墙保护;在加上关外的汉长城,三重保护,势不可挡。还有瓮城,使得敌人犹如瓮中之鳖,无法脱身,死于乱箭之中。
每一层城墙都有二小楼,一大楼,其中,大楼的梁上和额枋上都有花纹(包括关外的戏台)十分美丽。
整个嘉峪关共用了九万九千九百八十一块砖。非常的多。
站在雄伟的城墙上,俯视高山、大漠、戈壁,有种唯我独尊的感觉。
今天下午12点半,我们向日葵小队相约在地铁文泽站口,将到浙江美术馆参观敦煌展。
我们乘地铁很快就到了龙翔桥,但我们还需换乘12路公交车,好不容易等来了公交车,可公交车已经是人满为患。我们小队的徐博伊和殷萌算是挤上了公交车,而我和赵春晖、王乐兮、赵衡乐确怎么都挤不上去,就只能等下一趟公交车了。等了好久,公交车总算来了,我们好不容易都挤上了公交车,可公交车的速度好比蜗牛爬行,真的太慢太慢了。过了好久好久,总算到站了,我们下车走到了浙江美术馆。却看见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龙,在太阳下,我们慢慢地往前挪着,一步步地总算进入展览区。后来我听妈妈说,今天的展览是杭州站的最后一天,明天这些展品都将搬家了。难怪人这么多啊!
此次的“敦煌艺术展”展出的是敦煌自魏晋南北朝到元代最具代表性的7个复原洞窟,原型分别为莫高窟第158窟、建于1500多年前北凉的.第275窟、西魏时期的第249窟、初唐的第220窟、莫高窟第17窟藏经洞、元代的第3窟,以及榆林窟第29窟——这是西夏元素最浓郁的洞窟,为西夏晚期成熟之作。
我们还了解了壁画可分为尊像画、故事画、经变画、供养人像、佛教史迹画、装饰图案。
今天我们虽然走得很累很累,而我们都很开心。
敦煌,一座古老的文化之城。既有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又有被称为“沙漠之舟”的骆驼。
丝绸之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这条路上主要贩运的是中国的.丝绸,故得此名。课文上也介绍过丝绸之路,但只有真过,才能感受到它的雄伟壮观。初到这里,只觉得太阳让人睁不开眼,湛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朵,骆驼眨着长睫毛的明亮眼睛。 玄奘曾走过这条漫漫长路,我似乎感受到了他的艰辛。在那个交通工具并不发达的时候,这条路只有意志力坚定的人才敢来挑战。
赤着脚踩在细腻的沙子上,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排了极长的队伍去滑沙,坡度歪歪斜斜的。刚开始很害怕,但我发现,面对着广阔的沙漠,这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于是我鼓足勇气,坐上滑沙板。起初这滑沙板如一条小蛇,东窜西撞,但慢慢的,我把握好了方向。风拂过耳畔,一旁响着沙子的摩擦声,令我心旷神怡。
慢慢的 ,太阳被遮住,不见了,我躺在沙漠上,看着夜幕一点点织上了天空。骆驼排着队慢慢悠悠地往回走着,只留下了柔软的沙漠上留下了一串长长的脚印,延向远方,不知所终。人们也陆陆续续地回到了自己的家里。
热闹的沙漠,安静下来了,只有天空中的几颗明亮的星星闪烁着。
今年暑假,妈妈带我去敦煌的鸣沙山游玩。刚到鸣沙山,我就闻到了一股臭臭的味道,我好奇地问道:“妈妈,这是什么味道啊?好臭呀。”妈妈说:“这是骆驼的味道。”然后,我们就顺着这个味道找到了骑骆驼的地方。
我终于见到了骆驼,它好大呀,卧在地上和我一样高,我好害怕。牵骆驼的工作人员说:“不用怕,骆驼其实也很胆小,只要你别大声叫喊,它就不会受到惊吓。”我和妈妈骑在同一匹骆驼上,骆驼一站起来,我更害怕了。
等其他人都在骆驼上坐好后,工作人员就带着我们这一小队向鸣沙山深处走去。我发现每个小队第一匹骆驼的脖子上都挂了个驼铃,驼阵阵,十分好听。此时,远方的天空中,月亮已经悄然升起。
从骆驼上下来后,我直接冲向沙山,沙子凉凉的,一点也不热。我原本想一步一步地往上走,但是没走多远,我就上不去了,沙子一直往下滑,我也顺着往下滑。正当我怀疑其他人都是怎么上去的时,我发现离我不远的地方有个软梯:原来他们都是顺着梯子爬上去的!于是,我不停地爬上滑下,玩得开心极了!
不知不觉天黑了,远处月牙泉的灯光亮了,就像地上也有了一个弯弯的月亮。望着远处的月牙泉,我不禁想起了一篇课文《小小的船儿》: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艺术究竟为谁服务?艺术要不要为真理而奋斗?他思索再思索。现在,有强劲生命力,有民族的独创的敦煌石窟壁画在他面前出现了,使他心灵颤动了。 啊,祖国,伟大的祖国!我应该把我学到的本领贡献给你,使这批瑰宝重放光芒。 于是,他告别居住和从事画作十年的巴黎,启程回国了。他把在法国得到的荣耀与地位置诸脑后了。 回国后,委派他在任,他郁郁不乐,终于辞掉官职,请求到敦煌去工作。他如愿以偿了。 50年前的敦煌地带,黄沙扑面,在沙漠上走路,走一步退半步。石窟密密的一排排。前无村后无店,没有耕地,也无树木。生活极端不方便,常书鸿没有后退。
这些都难不倒他。他认为远古的西洋文艺发展的早期历史,与我们敦煌石窟艺术相比较,无论在时代上,或在艺术表现的技法上,敦煌艺术更显出隽永先进的技术水平。他认为祖国有这样的宝藏,很值得自豪。 他心中想:“这个工作我不承担了,谁来承担!” 拨给的款用光了,带来的.米面蔬菜吃完了。发信、发电报,置若周闻。 常书鸿和几个助手只好自力更生。 不久,他那位屡次劝他回浙江工作的妻子,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女来到敦煌,当面劝常书鸿抛弃这个工作,跟他回去。常书鸿不为所动,反而劝她留下一道工作…… 她走了,留下两个未成年的孩子,竟不辞而别。 常书鸿发现后,策马追赶。但斯人已远去,誓不回头。他拍着马脖子,失声哭了。啊,荒凉的沙摸可以作证,常书鸿不是个无情的汉子。
暑假中妈妈带我去了敦煌最有名的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我们刚刚看到外面的窟壁就被外面只剩一部分的壁画惊呆了,上面画了许多种不同形态的图案。
由于时代的变化外面的壁画已经所剩无几了,我们和讲解员阿姨来到了第一个洞窟时,我一眼就看中了那一尊大佛,旁边有七位人,第一位是双手托着净瓶的.阿难,之后是他的两位徒弟,他们右半身裸着,面对面互相笑着,好像是两位几年不见的朋友,又相见了,交谈着,接着是两位菩萨,穿着彩色的衫衣脚下踩着莲花宝座,一手平摊一手竖着放在平摊的手上,颈上系着金圈儿,手上戴着金镯子,赤脚在莲花宝座上踩着……接下来我们又进入了一个洞窟,这次我们看到右边的壁画和前面几个洞窟的与众不同,上面人物的脸是灰黑色的,本以为这也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但听了讲解员阿姨的话,我们感到十分的可惜,这是因为不断氧化变成的这种颜色的,原本这些壁画都是五颜六色栩栩如生的,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保护到位所以…。十分可惜希望以后可以把回复的和以前一样好看。
今后我们大家一定要保护好身边的这些文物,去旅游游玩的时候,不要在那些古迹上乱涂乱画,不让历史将它损坏,不让自己成为千古罪人。敦煌,我记住你了,用远都不会忘记你的历史和曾经的辉煌!
大家好!欢迎来到敦煌莫高窟。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魏,大家可以称呼我帅哥魏。接下来,就由我带领大家走进这一个个神秘莫测又美轮美奂的洞窟吧!
莫高窟共有各个朝代的洞窟492个,大多数展厅已经关闭了,我们今天能欣赏的是其中的8个,但是尽管只有8个,大家也会觉得不虚此行的!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个展厅在莫高窟里是最有名的了,它就是藏经洞。说起藏经洞,还有一个故事:从前这儿有一个叫王圆箓的道士,他在一个下雨天的晚上,在这里发现了一条细缝。于是,他就用“工具”沿着那条缝隙把它打开了一个洞,他看到了里面藏着许多卷经书、画……可他并没有保护好那些东西,而是把大部分价值连城的`国宝都了。这些流落在外的经书中,美国的藏书量最多,法国的藏书最珍贵,而我们国内只能看到一个石头人和不多的经书。
莫高窟的壁画也很着名,它们无不栩栩如生,但最可惜的是——好多壁画的颜色都发黑了,这也是环境所致。大家现在看到的也许不那么色泽鲜艳了。
莫高窟里有一尊卧佛,它长达16米,旁边有很多个笑眯眯的和尚相伴,凡是看到这个洞窟的游客,没有不啧啧称奇的。
各位,我的讲解到此结束。下面是活动时间,我知道大家都很喜欢莫高窟,但为了保护它,请大家千万不要拍照。再见!
在这一次的第二课堂活动中,我去了浙江美术馆的敦煌艺术展览,我主要观赏的一块内容是“发现藏经洞”,收获颇丰。
藏经洞在当时并不叫藏经洞,而是被称为“洪辩影窟”,洪辩的唐州僧人,被任为河西都僧统(其他僧人的领导),于公元862年下岗,就把裨室作为影堂,这个影堂是现在的第17洞窟,即现在的藏经洞。
但是洪辩影窟为什么改名叫藏经洞呢?我想:也许是因为里面有许多的经书吧!
我一走进“发现藏经洞”的展厅,就感受到了浓重的古典气息,仿佛真的来到了莫高窟。我的眼睛好奇地扫视着周围,我看见墙上有许多的画,上面画的都是一些佛像,还有僧人,很多都是我从来没见过的,虽然都是品,但是依然可以看出真品的`轮廓,看着一幅幅精美的画像,让人不禁佩服几世纪前人们的智慧。其中一幅画吸引了我的注意:一幅千手千眼观音像,在画的中间危坐着一位观音,从背后伸出很多双手,每双手上都有一只眼睛,还拿着兵器,象征眼观六路,保护百姓。
看完这些画,我把目光投向了陈列在玻璃柜的一些,虽然我看不太懂,但是我能从字迹上感到那些撰文僧人的感情,使我非常震撼的是,过了好几个世纪,它们竟然完好的保存了下来。
今天的敦煌艺术展之行,让我了解了藏经洞的由来,也见到了一些古代的书画,由此可以看出以前人们的智慧和创意!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游览了我国西部的瑰宝: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夏季的沙漠,天气是格外晴朗的,在蓝天的映衬之下,朵朵白云点缀其中,大的像一座座雪白的,小的像一只只悠闲漫步的绵羊,还有的像小矮人,像小松鼠……在阳光的渲染下,都披上了一层金黄的外衣,显得格外美丽。
在蓝天白云之下,是一望无际的沙海——鸣沙山,鸣沙山的沙子都像盐粒一般细小、金黄金黄的,一颗一颗累积成一座座沙丘,形成了一大片沙海。沙丘在阳光的照耀下一闪一闪的,好像在发光,从远处眺望,仿佛不再是一座座沙丘,而是一座座金山。沙丘之间有着一群群骆驼,它们列队走在空旷无垠的沙海中,在领队骆驼的`带领下,一下排成心字形,一下排成月牙形,远远望去,好像在沙漠中画起了美丽的图画,漂亮极了!
在几座大沙丘的中间,奇迹般的存在着一片绿洲,绿洲的是一汪清泉形成的水面,弯弯的,长长的,有着一个美丽而形象的名字——月牙泉。泉水清澈见底,水草在泉水中轻轻摇曳,小鱼儿在水草丛中游来游去,显得活泼极了。听爸爸说,绿洲是沙漠中生命的源泉,我觉得月牙泉不仅是生命的源泉,更是一副绝美的西域风景画。
美啊,鸣沙山,月牙泉,我们应该学会欣赏这样的美丽,更应该学会珍惜这样的美丽,保护这样的美丽。
去年,我和妈妈在甘肃敦煌,游玩鸣沙山的月牙泉。
来到大门,妈妈买了一个滑沙板和一条丝巾我们就拿着买好的票大摇大摆地走进去。
走了一会儿,就来到骆驼场,因为我们要坐骆驼去月牙泉,人山人海,我们耐心地等候我和妈妈坐上了一只黄色的骆驼,一队有10只骆驼,共有10人,那黄色的骆驼先是卧着的,我们坐上去后、带队的救救喊了一声口令,骆驼就立刻站起来,我坐在上面被吓的都不敢动,但是骆驼走起路来一上一下。我和妈妈被颤的摇头晃脑的。大约走了半个小时吧,我们就到了月牙泉。
月牙泉的形状跟月亮相似而得名月牙泉,月牙泉也是这鸣沙山的绿洲,它的旁边有一个大石碑,上面写着:天下第一泉月牙泉就是躺在鸣沙山的怀抱中。
月牙泉的`旁边有一座月牙阁,阁楼的旁边有一些高大的树木,如果你站在月牙阁里向外看,就可以看见月牙泉的全部的样子
我们爬上最高的沙顶,坐在滑沙板上面向下滑,非常,但是因为都是沙于我每次都会爬5米,遛3米,满头大汗。鸣沙山的沙子有万种颜色:红、黄、绿、白、黑非常神奇。站在最高的地方往下看的景色更让人惊叹!月牙阁变的很小很矮,月牙泉变的更像一缕蓝色的月亮!
我们又坐上返回的骆驼,离开了鸣沙山和月牙泉。
“十.一”长假期间妈妈带我乘火车去敦煌旅游参观。
敦煌位于我市西面,大沙漠附近的一座美丽的城市。是河西走廊上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的重镇,走在那条路上,仿佛可以听到那古老悠扬的驼,看到一条条美丽的丝绸在天空飞舞,鲜艳无比。
早上,我们去了莫高窟。看,那辉煌的石窟,很壮观。有大小几百个石窟,石窟里有神态各异的塑像和五颜六色的壁画。其中一间石窟里有一尊大佛,叫坐佛。这坐佛的一个脚上都可以围坐十几个人呢!我奇怪地问;“妈妈,以前没有颜料, 那些人是用什么画出这些色彩鲜艳的壁画和大佛呢?”。妈妈说:“以前的人很聪明,他们拿彩色石头磨成粉,烧成浆,做成颜料,那种颜料色质好,不易掉色!”。噢!我明白了。我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又接着看壁画,每一幅壁画都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
下午,我和妈妈去了鸣沙山、月牙泉。因为下午天气特别热,我和妈妈流着汗向沙山上爬去,累了就休息一会儿继续爬,在我和妈妈的`努力下,我们都爬上了山顶。从山顶看月牙泉真是神奇而美丽!就像一牙弯弯的月亮。我们休息了一会儿,就顺着山脊往前走,走着走着我对妈妈说:“我们滑下去吧!”。我们就一起从高高的沙山上滑了下来。我和妈妈都满载而归!为什么说满载而归呢?因为我们的衣服口袋里,鞋子里全装满了金黄色的沙子。真是开心极了!
我喜欢敦煌,喜欢它的热情好客,喜欢鸣沙山、月牙泉独特而且秀丽的景色,更喜欢莫高窟它的雄伟和神秘!
【敦煌作文600字】:
敦煌的作文11-10
敦煌莫高窟的作文09-06
泪洒敦煌作文07-23
游敦煌莫高窟作文10-29
敦煌莫高窟作文(精选16篇)07-02
《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04-04
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03-01
敦煌莫高窟作文实用(9篇)04-24
敦煌莫高窟作文(汇编9篇)04-24
敦煌作文400字(精选32篇)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