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诗》昨日歌,今日歌,明日歌(又称《三日歌》

图片[1]-《三日诗》昨日歌,今日歌,明日歌(又称《三日歌》-文小优

日出日落,朝夕之间,岁月如流,时光飞逝,一眨眼,一天过去了,糊里糊涂、茫然度日,如此一来,时常是该做的事情没做,碌碌无为之后,又不时想起以下这类虽很幼稚但又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 疑问今天的三餐,不吃了,与明天的三餐一起吃,可行不可行?今晚的睡眠,不睡了,等到明晚再一起连睡,可以不可以?今天的事情,不做了,明天再做,改天再做,可取不可取?诸如此类问题,每个人给出的回答有时不一定统一。二 箴言为了寻求一个相对一致的答案,在此再温习一下《三日诗》(又称《三日》)的内容,或许能从中会得到启迪。《昨日》明代文嘉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少!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成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今日》明代文嘉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日》明代钱福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

《昨日》告诫世人,昨天已成为过去,后悔无益,成事立业在今日,强调今日之重要。《今日》告诉人们,今日最重要,努力从今天开始,今天的事,要今天做,把握今天。《明日》警示人们:明日是未知数,如果把所有的事情都等到明天去做,将一事难成。从《三日》得到的启示是:今日事,今日毕。由此便可推断出上述问题的答案。

三 思悟

今日事,今日做,看似非常简单,但真正做到并不容易,容易的是懈怠拖延。“今天不行,算了吧!明天吧!改天吧!再说吧!来日方长!”这些词语有时成了部分人的口头禅。为什么今天不行?为什么要明天?为什么是改天而不是今天?为什么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为什么觉得将来还有很长时间?这些从某个侧面来看,是轻视、是懒散、是拖延、是随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的表现。

今事今办,不是急于求成,是要珍惜当下、做在当下,干在当下,行在当下,创造幸福在当下,不能等待,什么也等不来,能确定的是:呜呼哀哉可以等来!要知道,度过的每一天都是唯一的一天,特异的一天,不会出现两个同样的一天。人生苦短,一生中仅会出现有限的明天,人生无常,不知道能不能迎来下一个明天。所以今天做与明天做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为此,不能把今天该做的事情,寄希望于明天,如此一来,可能会给人生带来太多的遗憾。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做起,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错过了,有可能做事的机会就再也不会出现。“你能够把握的就是今天”——李大钊。

每个人生命的长度都是由一秒钟、一分钟、一小时、一天的时间单元组成,谁人也无法延长有限的生命长度,若做事拖延,凡事不能及时去办,虚度了光阴、浪费了时间,也就等于浪费了生命,会使有效生命变得更加短暂。珍惜所拥有的每一时每一刻,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才会在有限的生命里,做更多的事情,使人生更加充实圆满。活在当下,当下事情当下办,该行动时行动,今天该完成的完成,做事不拖延,才能实现生命宽度的拓展,才会拥有更加丰富的人生,使有限的生命活的意义非凡。“今日之事今日完,回首人生无愧颜;今日之事推明天,回首人生尽遗憾——谚语”。今天的事今天做,明天的事提前做,后天的事准备做,未来的事计划做。

昨天是已逝去的时间,明天是未来的时间,今天才是真正的时间,把握不住今天,明天将成为虚设。只有抓住现在,方可成就未来。世间最可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得也是“今”,因为它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它宝贵,今是生活,今是动力,今是行为,今是创作——-李大钊。

以此类比: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需要做好所处阶段的事情,不负时光。小时候该做的事情,不可等长大了再做,年轻时应做的事情,不要等老了再做,老年可做的事情,不要等以后去做,还有没有以后呢?以后还能不能做成呢?人生每一个不同的阶段也意味着你的责任与义务的不同,需要完成的事情不同。

0—9岁,孩童之年,天真无邪期,依赖阶段。嗷嗷待哺,无忧无虑,偶有幻想,注重玩耍,懵懂好奇,兴趣启蒙,接受教育,性格形成初期。有了一定的注意力、自制力、性、行动力,这个时期,健康快乐成长排第一。

10—19岁,幼学之年,求学渴望期,成长阶段。学习知识是主要任务,把学习搞好,是第一要务。是人生起跑前的能量储备期。也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最为重要的时期。对社会、对生活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是努力学习,武装自己的关键时期,好好把握这个时期,不要由于贪玩、叛逆而影响到学习,以免导致“少装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结局。

20-29岁,弱冠之年,学习试错期,探索阶段。这一时期,浑身上下洋溢青春与活力,精力最为旺盛,正是努力学习、选择职业、开创未来的最佳时期。别彷徨、别犹豫、敢于尝试、勇于进取,抓住机遇,把握时机,做好该做的事情,利用好每个今天,广泛学习,探索进取,为将来的成功铺路筑基。克服观望等待、犹豫不决之情绪,谨记陶渊明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警示语,努力从今始。

30-39岁,而立之年,创业奋斗期,确立阶段。完成立身——品德修养、立家——成立家庭、立业——确立人生目标,知识积累进一步增长,经验日渐丰富。这是蒸蒸日上的阶段,是人生拼搏奋斗、建功立业的最好时期。积极拓展人生的宽度,发展事业,创建功绩,强化发展完善自我,明确有什么,想要什么,要做什么,怎样做,在哪做等问题。竭力做的更好,更优秀。现实提醒这个年龄阶段,再不去努力就真的错过了最佳时期。坚定信念选择,努力拼搏,敢于进取。岳飞说的好:“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0-49岁,不惑之年,鼎盛辉煌期,维持阶段。明白了许多事情,懂得了自知之明,理解了责任义务,回归现实,理性实践。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勇于担当。善于缓解生活中的压力和焦虑,依然保持追求美好生活的那份热情,提高自己的幸福感。继续学习和提升自己,以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和活力,保持优势,补足劣势,巩固发展已有的事业,善于把握时机,开拓新领域。在此阶段,充分发挥自己的拼劲和经验,坦然面对生活与事业中出现的困难,持续努力,实现更多的人生价值。

50—59岁,天命之年,平静清醒期,衰退阶段。对所有事情领悟了,通达了,服气了,认命了,不怨天尤人了。接受了人世间的千风万雨,经历了人生上半场的酸甜苦辣,见证了许多亲朋的生死别离,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点滴。社交圈、人际关系相对固定,生活及职业生涯进入了相对稳定期,更加自信和从容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在人生下半场,仍然面临机遇与挑战的问题,追求健康的身体,做好事业的收尾工作,完善赖以生存的空间,培养生活兴趣,成为现阶段的主题。

60—69岁,耳顺之年,荣辱不惊期,余热阶段。看淡了所有事情,悟透了人生命运、功名利禄。此阶段进入了人生的秋天,是成熟收获的时期,虽然失去了春天的艳丽,却拥有金秋的丰盈。可以主动的支配时间,尚有余力继续劳作,思维还可以,退而不休,力所能及,充分发挥自己的余晖余热,做些对社会、对家庭有意义的事情,助人为乐,愉悦自己。以健康为中心,兴趣爱好为索引,自得其乐,竭尽所能,唱好人生的“压轴戏”,还可再立新功。肖伯纳的一句名言:“六十岁以后才是真正的人生”。

70—79岁,从心之年,随心所欲期,享乐阶段。随遇而安、顺其自然、抛弃忧虑,扔掉烦恼,乐观宽容,顺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目标,做到老有所为,或学习、或思考、或交流、或游戏……持续吸收新知识,触及新领域,充实内心,丰富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寻找乐趣。夕阳依然美,哪怕近黄昏。在此时期,是乐享老年的黄金时期。关心自己、保重身体,还可以为家庭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活出自己的精彩,追求生命的完美历程。

80—89岁,杖朝之年,颐养天年期,享受阶段。闲事少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尽享余年。

90—99岁,鲐背之年,安享晚年期,安享阶段。随性生活,两耳不闻窗外事,安享晚年。

100—?岁,期颐之年,需要陪护期,安逸阶段。为所欲为,天即便塌下来了还有地接着呢!

人活百岁,只是岁月长河里的一瞬间,无论处在人生哪个阶段,都需要过好今天,该做事的做事,该奋斗的奋斗,该拼搏的拼搏,该享受的享受,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不可放弃今天。一定要珍惜当下,把握现在,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才能赋予有限的生命更多的意义。“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奥斯特洛夫斯基。人生没有重来,生命短暂!正如庄子所言:“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所以,一定要珍惜时间,把握今天,现在行动,不负生命,就此开始吧!

最后以主席的话作为此篇的结语: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 版权声明
THE END
点赞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