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国庆节的来历是什么-文小优](https://www.wxyuo.com/wp-content/uploads/2025/02/ae25fe83aa20250211205344.webp)
【由来】
1949年10月1日,中华共和国成立典礼,即开国大典,在广场隆重。
“最早提出&;日&;的,是时任政协委员、民进首席代表马叙伦先生。”
1949年10月9日,中国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许广平委员发言:“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共和国的成立,应有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日。”林伯渠委员也发言附议,要求讨论决定。当天会议通过《请明定十月一日为中华共和国日,以代替十月十日的旧日》的建议案,送请采择施行。
中华共和国节1949年12月2日,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决议指出:“委员会兹宣告:自1950年起,即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华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共和国日。”
这就是把“10月1日”确定为中华共和国“生日”,即“日”的来历。
从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成为了中国各族隆重欢庆的节日。
【演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1959年),每年的都大型庆典活动,同时阅兵。
1960年9月,、本着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制度。此后,自1960年至1970年,每年的均在前盛大的和群众活动,但未阅兵。
1971年至1983年,每年的10月1日,都以大型的游园联欢活动等其他形式庆祝,未进行群众。1984年,35周年,了盛大的阅兵和群众庆祝。在此后的十几年间,均采用其他形式庆祝,未再阅兵式和群众庆祝。
1999年10月1日,50周年,了盛大阅兵和群众庆祝。这是中华共和国在20世纪的最后一次盛大庆典。
【意义】
国家象征
中华共和国节是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功能体现
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动员与召力的具体体现。
基本特征
显示国家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召力,即为庆典的三个基本特征。
【节日准备】
祝福花篮
年9月27日,广场的广场中心大型花坛。
广场中心大型花坛摆放、安置完毕。名为“祝福祖国”的中心大型花坛以花篮为主景,篮中插有牡丹、玉兰、芙蓉、月季等花材,平面部分由如意图案的花卉组成,寓意富贵吉祥、平安幸福。花篮篮体表面嵌有中国结图案和中国梦文字。花坛直径50米,花篮最宽处15米,顶高15米。
画像
城楼更换新画像[3]年09月28日23时57分,悬挂了一年的旧画像被摘下。随后,将新画像更换,新画像高6米、宽4.6米,加上相框,总重量达1.5。旧画像将运回画像棚,进行修整。
城楼悬挂的像每年更换一次,已经持续了48年。从1949年至今,城楼上的画像经历过8次更迭。这幅画像依据的是第四张标准像,绘画主笔是画家王国栋。